这个夏天,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教育学院舞蹈组教研室的教师党员袁颖捷老师,带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,跨越山河,走进云南深处,用美育温暖童心,用行动践行使命。
“教育的本质,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怀着这样的信念,袁颖捷老师在这个暑期先后奔赴云南中越边境的拉祜寨、红河元阳梯田旁的润心田以及古老的哈尼族村寨阿者科,开展公益舞蹈教学和爱心捐赠。此行不仅带去了舞蹈,更带去了美的启蒙和点亮艺术的希望。
【走进边境线,温情暖拉祜】
8月18日,袁老师抵达中越边境绿春县平河镇拉祜寨。这里地处偏远,全村共33户185人,有64名在校学生。袁老师携手厦门美育加艺术学校,为每一位孩子送上了篮球、绘本、文具等学习用品,这份来自大海之畔的礼物,让孩子们眼中绽放出惊喜的光芒。
当被问及为何千里迢迢来到这里,袁老师说:“因为舞蹈点亮了我的生命,我一直想把这束光也带给更多的孩子。所以我很感恩有这样的一个机会,可以让我真正身体力行地去传播舞蹈的种子。”
拉祜寨村支部书记小陈动情地说:“在党的帮扶下,拉祜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。但我们不仅要让群众的‘口袋’富起来,更要让‘脑袋’富起来。感谢袁老师千里迢迢而来,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美育资源!你们送来的不仅是物资,更是希望的种子。”
【元阳润心田,共舞梯田间】
在红河哈尼梯田之畔的元阳县,袁老师带领孩子们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怀抱中起舞。袁老师教授云南民族歌舞与中华咏诗舞,让孩子在天地之间感受艺术之美,这是一次美的启蒙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
令人动容的是,许多孩子虽是第一次接触舞蹈,却展现出极强的天赋与毅力,一天能学会四支舞蹈,连续练习数小时也从不喊累。舞蹈让她们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新方式,也在她们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。
当地负责人感慨道:“真没想到孩子们接受能力这么强。她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,平时散养着玩。感谢你们带来艺术之光,照亮她们的世界。这不仅仅是一次支教,更是一次生命的点燃。”
【乐作阿者科,非遗共传承】
在被誉为“云中仙境”的阿者科村,袁老师与哈尼孩子一同跳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哈尼族“乐作舞”。他们以梯田为舞台、以夕阳为灯光,共赴一场民族艺术与自然相融的浪漫盛会。阳光下,孩子们服饰上的彝绣花纹熠熠生辉;舞动中,彝族姑娘帽檐的银铃清脆作响。她们的眼睛明亮如湖水,倒映着对未来的渴望。这不仅是一次舞蹈教学,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,让古老的民族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青春虽微,汇聚成光;山海虽远,步履不停。袁颖捷老师的云南公益行不仅是一场美育支教,更是一次心灵的奔赴。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:教育没有距离,爱可以跨越山河。
“支教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教了什么,而在于我们点燃了什么。”袁老师在返校后谈到:“看到孩子们在舞蹈中绽放的笑容,我知道这束光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。当我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光彩,我更加坚信: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照亮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真正的教育,是用生命影响生命。这些孩子给予我的,远比我带给他们的要多得多。”
让我们携手同行,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,共同书写边疆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。让艺术之花开遍边疆每一个角落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的滋养中茁壮成长!